emc易倍体育2022年度法制新闻人物——著名律师刘志民
emc易倍体育刘志民,博士研究生,中员,律师,仲裁员,评论员,研究员。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京师全国刑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刑事合规法律事务部主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环境、资源和能源法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市律协区律协联络工作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朝阳区律师代表大会第三届、第四届律师代表。中国人民大学虚假诉讼治理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中国政法大学法硕学院兼职导师,国家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实务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法学院兼职导师,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兼职导师,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企业家保护中心执行主任,最高人民法院国家责任研究基地研究员,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司法案例研究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案例研究基地)研究员,2017年入选国家教育部全国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2018年入选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中国法律年鉴》年鉴人物优秀专业律师,2019年入选新中国成立70周年暨中国律师制度恢复重建四十周年《中国法律年鉴》年鉴人物优秀专业律师。2017一2021年连续被北京市朝阳区律协委员会评为优秀党员”。2022年与毛伟律师创办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法学院伟志宪尊奖学金项目,为国家培养高素质法律人才贡献一份力量。主要业务领域为刑、民、商、仲、行政交叉重大疑难案件,律师刑事辩护及法律顾问业务。近年来合著法律经济类图书有《企业合规实战案例解析》《保卫资本》《说赢就赢》《说成就成》《说过就过》《说上就上》《仲裁裁决被撤案例精析》《掘金之旅》《网络安全合规指引》以及文学专著《心灵漫步》、《心灵感悟》。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无论是在外人还是同行来看,律师这一职业都像是一座巍峨、雄浑、壮丽的高“山”,越不可越之山,则登其巅,只有勇于追梦、敢于追梦的人,才能在经历不断尝试、跌倒、失败、奋起之后,体会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激昂与兴奋。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刘志民喜欢登山,他认为登山与律师同样需要坚强的意志,需要冒险的精神,需要睿智的头脑,需要从中体味不一样然又精彩绝伦的人生。
坚持梦想、咬定目标,及时总结经验教训,越挫越勇,不达目标不罢休,这是刘志民从小练就的一种素质。是登山者的素质,也是身为律师的素质。
对刘志民来说,律师是梦想,但选择律师这一行业并非偶然更非一时冲动,而是受了父亲的熏陶。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刘志民的父亲是一名司法工作者,每当看到挺拔威武的同事来找父亲,幼小的刘志民便会投以羡慕钦佩的目光。从那时起,他的心中便种下了一颗种子:长大后,一定要像爸爸和这些叔叔一样,做一名威严的司法工作者,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有了目标,便会有为之奋斗的动力。经过勤奋的学习与努力,刘志民完成中国政法学本科和法律研究生的学业后,开始了法学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即法律实践,游走在法治的江湖,维护着国家法律的尊严,为老百姓提供务实高效的法律服务。
毕业后,刘志民选择到司法所从事基层法律服务工作。对于刘志民的选择,很多人投以不理解的目光,而刘志民则认为,虽然有梦想,但梦想的基础必须牢固,刚刚走上社会的自己缺乏实践经验,而基层正是最能积累经验的地方。
在基层司法所,刘志民穿上警服,一干就是四年。说起那段经历,刘志民略带自豪地侃侃而谈。emc易倍体育那段时间非常艰苦,需要走村串户,但正是在不断与基层百姓的亲密接触中,刘志民体验中国农村老百姓的真实生活情景与现状,深入调研,理解了农民、农村和农业这一基本的中国国情,积累了丰富的基层司法工作经验,总结了中国老百姓纯朴的思维方式与处世方法,也为他日后一步步地,从农村工作到城市工作再到首都北京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带着最初的梦想,1994年,刘志民到了一家国办律师事务所实习,在那里他把在教课书上和基层学到的知识加以运用,并积极地向所里的前辈和律师同行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有心人,天不负,他在拼搏中不断成长,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刘志民先后在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电大工作站,司法局148法律援助指挥中心、与法制社内蒙古事业发展中心,工商联、政协、国有企业、政府部门等单位工作过,正因如此,刘志民积累了大量的工作经验,丰厚了人生阅历,对社会有了立体的理解和思考。
刘志民认为,人应该不断地调整和寻找适合自己的人生坐标,同时他对所有工作经历和帮助过他的人都心怀感恩。法律工作是、立体、复杂的,需要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复杂的问题,而正是因为有了不同岗位工作的经历和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才使得他之后的律师之路才显得干练和游刃有余,处理复杂案件高效务实并立杆见影。
走上工作岗位的刘志民并没有就此停下学习的脚步,当他的事业蒸蒸日上时,他决定参加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研究生班的学习,之后他又进入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班进行深造,到博士后流动工作站从事科研工作,并获得了理论经济学博士后资质证书。
每个人的人生中都矗立着很多座高“山”,要登上山巅,需要找准弹跳点,刘志民选择了北京师范大学黄振中教授早期创办的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这个律师所在2014年进行重新改制,由具有开拓拼搏精神的杨建华律师任京师律师所CEO。刘志民对北师大有着一种浓烈浓厚的母校情怀,在北师大老师学长创办的律所工作,他觉得更踏实,更有干劲,更能施展自己的才华,也更能践行自己的初心与梦想,2015年3月他加入了当时不足50人的京师所(如今的京师北京总部已经是2000多人)。
渡不可渡之河,则达彼岸。刘志民心中的“河”是一个个复杂的案件,“岸”则是维护好每一个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在刘志民看来,律师从来都是一份极具挑战性的职业,每承办一起案件,emc易倍体育便是在接受一项挑战,向不公平挑战,向恶势力挑战,向挑战,向压力挑战,更是向自我挑战。所以,在长期的司法工作中,刘志民逐渐形成了一种挑战困难和努力拼搏的坚韧性格。正是这种性格,使刘志民打赢了一个又一个棘手的案件,同时也在一些所谓的失利案件上吸取了教训,总结了经验,并传授给了同行和青年律师。
2016年5月的一天,一位当事人亲属来到京师律所专门来找刘志民律师,态度恳切且心急如焚。原来他的儿子张某因涉嫌故意伤害罪,被广东四会警方刑拘,而检方的批捕时间近在眼前。刘志民律师找到擅长刑事案件的王殿学律师共同代理,已经没有时间考虑案件的胜算机会,刘志民和王殿学当即决定马上出发,为了抓紧时间,二人连夜乘飞机前往广东四会市。从律师的职责来看,当事人一但被批捕,案件纠正起来就会增加很大难度,也会使当事人处于高度恐慌的状况中,而且经过对案件的初步分析和梳理,刘志民律师和王殿学律师觉得这起案件并没有表面上这么简单,存在很多疑点,为了维律的公平公正,一定要竭尽全力阻断冤假错案的形成,才无愧于当事人、无愧于法律、无愧于律师职业。
在飞机上,二位律师反复讨论案情,寻找突破口。刚下飞机,二人顾不上休息,直奔看守所,在看守护所外的石头台阶上用笔记本电脑打字,完成了初步的律师辩护意见,会见案件当事人张某向其了解案件情况。通过了解,刘志民和王殿学断定这是一起错抓案。经调查取证,张某所有的通信记录以及轿车行程里程记录均显示他不可能到过广东,难道张某有分身功能吗?之前多年的基层工作经验练就了刘志民敏锐的洞察力,经过他和王律师缜密分析,一致认为,张某案很可能是“车”惹的祸,侦查机关错抓了人。于是到检察院找到承办检察官,把对整个案件的事实问题,证据问题,疑点以及辩护观点,与检察官进行了交流与争论,并递交了书面意见,为侦查监督案件提供了意见和建议,努力维护了国家法律师尊严,保护了当事人合法权益。
每个法律案件都需要从多个角度找出重点、难点、焦点,找到切入点,而社会经验越丰富,就越便捷越高效。张某案能在短短四天时间里完美收官也得益于刘志民和王殿学积累的丰富社会经验。在张某被批捕的最后期限前,刘志民接过了不予批捕的释放证明。近午夜时分,张某在夜色中走出看守所大门的瞬间,刘志民也和张某的家人一样激动得热泪盈眶。对他来说,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能得到维护是他最大的欣慰,再累再辛苦也是值得的。后来最高人民检察院将张某(张嘉伟)案载入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并成为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加强侦查监督的13起典型指导案例之一。
律师办案,犹如猎人打猎,渔人打鱼,打不到猎物或鱼便只能饿肚子,所以,除了随时要应对挑战,律师还要有极强的抗压能力。而一旦热爱上这个职业,则会觉得压力不再称之为压力,挑战也不再称之为挑战了,有的只是维护国家法律尊严的勇气和实现自身价值的决心。
2016年一位家住辽宁丹东市名叫周胜喜的七旬老人,找到刘志民律师,希望能追讨回辽宁省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长甸镇人民政府拖欠自己长达19年数百万元的债务。原来早在1997年,周胜喜与长甸镇人民政府签订了买断砂轮厂的合同。但是在交易完成后,周胜喜发现该厂的债权早在合同签订前就已被镇政府的工作人员收走。一怒之下,周胜喜将镇政府告上法庭。2003年,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终审判决镇政府赔偿周胜喜247万余元及相应利息。虽然有了判决,也有了最高人民法院下发了法联〔2009〕第389号督办函,并且最高人民法院、辽宁省委挂牌督办,但因镇政府称暂无可供执行的财产,此案一直没有被执行。
从当事人手中接过这一案件后,刘志民立即一遍又一遍对案件的始末加以了解,并进行系统严密的法律分析。刘志民发现,这一案件面临的问题较多,且非常复杂,但再复杂的案件在刘志民这里都能迎刃而解。因为刘志民善于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善于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复杂的问题。刘志民发现,这一案件的特殊之处在于执行难,而基层政府机关的负责人法律意识不强、法院执行力度不够、地方政府财政存在支付能力不足等又加剧了执行难的程度。经过和同事王殿学反复的讨论和研究,刘志民认为,要想推动案件的进展,必须围绕被执行人这一中心寻找突破口。随后刘志民和王殿学向丹东市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恢复执行程序,将镇政府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并限制相关负责人的高消费等。
法律是公平公正的,这是刘志民从事律师职业以来一直深信不疑且坚决维护的。2016年6月13日,辽宁省丹东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了《执行决定书》,将被执行人镇政府纳入了失信被执行人名单。这一案件开启了人民法院将基层政府机关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先河,并成为2016年中央电视台标志性事件,央视记者制作专题片《七旬老人周胜喜19年付债路》在法治在线年春节前此案终于画上第一个句号,当事人周胜喜获得882万多元的经济损失赔偿,压在周胜喜20多年心头的沉重诉怨终于落地,年迈多病的周胜喜老泪纵横,念念叨叨地感谢党中央,感谢习主席,感谢法院,感谢这个法治时代,感谢律师的不懈努力
在刘志民所承办的案件中,还有很多闻名全国的大要案,如2020年1月13日被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宣布无罪的“张志超王广超包庇案”。这是他与王殿学、李逊、王朝勇律师的共同承办的法律援助案件,他作为辩护律师团成员,参加了这起最高人民法院指令再审案件的庭审,并见证了羁押15年的张志超当庭无罪释放,张志超也是中国未成年人被判无期徒刑并获无罪释放的第一人。案件很具代表性,曝光率很高,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及其他全国知名媒体、emc易倍体育网站纷纷报道。2020年5月25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的全国上,张志超案被分别写入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中,并成为平反冤错案的典型,彰显了中国法治进步的力量。其实,并不是大案要案才是刘志民的承办目标,而是他心存正义,并一直相信只要忠诚事实、忠于法律,坚韧不拔、勇往直前,再棘手的案件都能合理合法的解决,正义也许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
有人说,荣誉就象河流,轻浮和空虚的荣誉浮在河面上,深沉和厚实的荣誉沉在河底里。刘志民的荣誉便是沉在河底里的。
说起荣誉,刘志民总是沉默少语,他说,他更注重当事人的认可,他认为那比任何证书和奖章都让人欣慰。而提起他所在的京师律师事务所,他像打开了话匣子,语气中充满了骄傲和自豪。
2015年加入京师律所时,所里只是不足五十人的律师事务所,现在京师发展迅猛,全国员工已经8000多人,拥有国家注册执业律师5500多人的超大型律所,人数和规模目前北京第一(注册律师近1300人)。刘志民认为,京师之所以有如此迅猛的成长,得益于四个方面:一是注重党建工作,党建带所建;二是有开放包容的职业理念;三是在于过硬的行政服务团队;四是全体京师人艰苦奋斗,共同努力的结果。
京师的行政非常优秀,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除了所里律师的后顾之忧,避免了律师浪费案件之外的时间和成本。京师律所总部有一个党委,16个党支部,近500名党员,党员们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工作中积极进取,更是把党建工作搞得有声有色,受到律协党委、司法局党委及司法部的表扬。目前京师有52家分所,海外办公室17家,与三百多家律所建立了合作关系,累计为近千名大学生提供过实习岗位,为一些有需求的团体或社区进行公益讲座。此外京师还远瞩,放眼国际,在海外设立办事处、律师事务所为涉外业务提供法律服务,与中国的一带一路国际化交往建设同步而行,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自执业以来,刘志民凭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较高的法律专业水平赢得了很多荣誉,如入选新中国70华诞暨中国律师制度恢复重建40周年《中国法律年鉴》年鉴人物优秀专业律师,曾受聘担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行政财务部法律顾问,最高人民法院国家责任基地研究员,中国政法大学硕士研究院兼职导师,中国人民大学虚假诉讼治理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公共选修课导师,国家关系学院研究生院实践导师,国家司法创新研究中心实务导师,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研究院实务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法学院兼职导师,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兼职导师,哈尔滨工业大学环境与社会研究中心法律专家、客座教授;入选国家教育部全国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等。这些荣誉本是名至实归,但刘志民却丝毫不受其影响,面对荣誉,他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在他看来,荣誉只是对自己过去的一点肯定,没有什么可以骄傲的,恰恰是开始努力的起点,自己距所获的荣誉差得还很远,还需努力才能。
说到对年轻人的希冀,刘志民目光烔烔,他希望在这份枯燥乏味的职业能有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希望年轻律师能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能苦练内功,在实战中成长,不忘初心,热爱律师这一行业,中国律师可以大有作为。鼓励他们在律师这条铺满荆棘却充满正义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他参与编写了10多部法律著作,在国内出版社出版发行。刘志民把自己近年来的心灵哲学散文汇集成书,2016年由中国九州出版社出版发行,刘志民的文学专著《心灵漫步》渗透着岁月的印迹,也有着法律人的家国情怀,该书也被媒体誉为“中国律师界首部心灵哲学散文集”。又一部文学专著2022年《心灵感悟》散文诗(中英文对照翻译)在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是紧跟时代,讲好中国故事的好作品,充满着中国人的文化自信。他在新冠疫情期间多次成为志愿者,奔赴检测一线,做为一名党员,他勇于担当,多年来坚持公益法律授服务和援助工作。他多次做为中央电视台和广播电台特邀嘉宾讲解法律问题和案件分析,在北京电视台的中国法治60分节目中做评论员,讲授法律传播正能量。他在司法部《法律与生活》杂志的普法为民专栏,做为专家顾问为广大读者答疑解惑。他与毛伟律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法学做兼职导师,并于2022年创办了中国社科院大学法学院伟志宪尊奖学金,为国家培养高素质法律人才努力贡献着一份力量。
人物点评:律师犹如在漫漫荒漠中独行的探险者,放弃了,注定看不到沙漠深处那一抹耀眼的绿洲,甚至客死他乡;不放弃,即使爬不上光辉的巅峰,但“精卫填海”般的信心却能使你征服风暴与狂沙,即使结果不能如愿,也一定是一份刻骨铭心的永恒。作为律师,刘志民正是怀着一颗虔诚的心在荒漠中孤独苦闷的行走,他风雨兼程,不言放弃。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用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给社会带来正义的启示,时刻传播正能量;在工作中,他将每一起案件都当作一场战役,用自己的生命维护着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在他面前,我内心不由得升腾起一种敬畏,敬畏律师这一职业,敬畏这一职业中有刘志民这样的律师不断涌现,敬畏中国法治社会灿烂辉煌的明天。路,就在脚下,无畏风险,才能砥砺前行。还记得我的采访最后,刘志民律师说:“在法律共同体中,律师是其中的一员,但律师没有任何公权力,只能是在法治的轨道上竭力前行,努力维护国家法律的尊严,用自身微弱的力量,守护着中国律师内心深处一颗燃烧的正义蜡烛。”